发布日期:2024年11月21日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现产业兴旺应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而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作用,以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
01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农业科技现代化是以科学上的重大突破为先导,来推动农业领域相关技术取得一系列的重大发明与创造、实现技术体系的升级换代,形成新的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经济与农村社会全面发展的过程。可见,科技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科技现代化对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动力。随着土地流转的不断加快,传统小农户分散经营加速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在成为现代农业的生力军,农业科技的需求向质量效益整体转变,进入新一轮技术需求旺盛期。
二是社会消费结构的加快升级,迫切需要科技支撑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多样化和高品质食物的营养健康。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亟须通过科技创新,延长初级农产品的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大幅提高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迫切需要科技引领农业实现绿色发展。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业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生产方式难以为继,对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等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
四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高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迫切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提供示范引领。现阶段,城乡融合发展不够,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乡村人居环境落后于城镇等仍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提高广大农民生活品质,亟须科技落地农村基层,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02推动农业科技现代化坚持“五步走
农业科技现代化应按照创新驱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链条来部署重点任务,坚持“五步走”。
一是加强农业基础及应用基础研究。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针对农业农村领域重大科学问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集中优势力量,部署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重点方向,实现重大科学突破,抢占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基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园、创新示范区、科技小院和农业嘉年华等高水平的“顶天立地”的乡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与基地建设,以优化科技创新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对接机制,吸引更多的高层次科学家、技术专家、企业家、科技特派员和乡土创新创业者汇聚乡村大地,进而培植乡村人力资源和创新资源,营造科技创新驱动乡村产业兴旺的微生态,激活区域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动能,因地制宜地开发乡村资源优势和价值及农业的多功能性,为农业现代化提供集成性的科技创新服务和更多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三是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健全专业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和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站点网络,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企业有效对接。围绕农业现代化科技需求,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定期征集机制,征集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乡村绿色技术和高新技术成果,加强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完善农业领域技术转移机构服务功能,完善技术产权交易、知识产权交易等各类平台功能,鼓励技术转移机构探索适应农业领域需求的科技成果评价方法,依托互联网促进科技成果在线交易。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科技资源系统集成,着力构建公益性与商业性协同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四是提升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主体的能力。农业科技现代化是一个由诸多主体参与的功能耦合和协同创新过程,不仅需要作为农业知识生产和科技创新服务供给主体的研究性大学和科研院发挥引领作用,更需要农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采用现代科技创新成果。因此,应针对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能力建设和投资,全面激活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创新创业活动,加速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让设施农业、智慧农业和创意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尽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五是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围绕现代畜牧业、农机装备、智慧农业、有机旱作农业、特色高效农业等主题培育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吸引更多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到科技园区落户。通过高新技术引领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商业模式激活农业,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农业上中下游融合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显著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通过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与农户的衔接机制,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连片带动农业现代化。
03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多次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通过调动全国农业科教系统的优势力量,探索农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新机制新模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开展共建工作是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有益探索。目前,在技术创新方面,综合技术集成熟化不足;在成果转化方面,供需主体对接不畅;在技术推广方面,县域获取先进技术解决方案相对较难。共建先行县通过搭建稳定合作平台,创建协同共赢机制,以基层一线为主凝练农业科技创新需求,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落地,率先打造县域农业科技现代化样板。
开展共建工作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需要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来支撑,需要培育大批基层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产业发展带头人及高素质农民群体,需要科技助力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打造宜居乡村。共建先行县通过部里统筹组织、地方协调推进、技术单位对口支撑,集聚优势力量与资源,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开展共建工作是加快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重要抓手。共建先行县可充分发挥对口技术单位学科齐全、人才众多、成果丰硕的优势,精准对接县域农业农村发展需求,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从生产到加工到品牌创建,推动科技、人才、资本、数据等各类创新要素在县域集聚,加快科技与产业、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04如何保障措施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有关负责同志层在接受农民日报记者采访时,针对以上问题,表示正在努力构建运转高效支撑有力的组织保障机制,并提出以下四点对策: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已成立先行县共建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国共建工作。省厅、县(市)、对口技术单位都要明确一名领导同志负责此项工作。各省厅负责同志要组织专题推进。共建县、对口技术单位要成立专门工作组,专人负责,专班推进。
二是加强督促指导。农业农村部科教司每年将组织1次先行县共建工作交流培训。目前司里已经制定了分省包县方案,设26个包县联络小组,负责协调服务,全司干部每人联系1—3个县。鼓励对口技术单位选派业务骨干到共建县挂职,派团队长驻指导。
三是加强政策支持。农业农村部将利用现有政策,整合现有资源向先行县倾斜。同时积极争取增量资金投入,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等支持先行县发展。各省农业农村厅要积极创设政策、统筹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共建县要出台专门政策,拿出专门资金支持。对口技术单位与共建县要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四是压实各方责任。省厅统筹全省共建工作,建立定期会商协调机制,每年与对口技术单位、共建县党委政府至少会商2次,深入一线调度督导工作。对口技术单位要整合项目、资金、人才资源,长期持续支持对口县发展。共建县要把共建工作纳入本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党委政府工作日程;把共建任务列入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考核范畴。我们将设定考核指标,对先行县及对口技术单位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