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年01月13日
日前,习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考察。
在硕果累累的苹果园里,习总书记详细了解并肯定了当地苹果产业发展情况,在得知村民通过筑水坝、搞滴灌和精细化管理,有效解决了用水和灌溉问题时,他称赞说:“这就是农业现代化,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总书记用“合适”二字,不仅一语道破了农业产业发展的问题关键,还深刻揭示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要义,为我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启迪。
一直以来,我们不断探寻农业现代化之路,但对于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却莫衷一是。
有人认为,西方大农场、大公司就是农业现代化。这固然是农业现代化的一种成功模式,然而却未必适合中国。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关键是要符合一国国情、一地实际。
其实,农业现代化并非多么高深玄奥的概念,而是源自生产生活实践,包含了诸多简单朴素的道理,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合适”。这个“合适”,往小了说,是一个农业产业与一地发展条件的匹配性、适宜度;往大了说,关乎一国农业现代化的制度设计和道路选择。
01立足国情推动我国智慧农业发展
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必须结合现代化生产技术,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依靠现代化科技管理,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随着科技化、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尤其是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智慧农业也应运而生。
智慧农业体现出农业与现代化技术手段的高度融合,引发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让人们对农业现代化有了新的理解和认知。
智慧农业将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农业数字经济产业规模约6000亿,预计到2025年将翻倍达到1.26万亿。
发展中国智慧农业,需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建立好数字技术落地的数字生态,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数据资源整合建设等。
02从农业1.0到农业4.0
当今社会,智慧农业方兴未艾,在农产品供给和安全、绿色、营养、健康的食物保障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巨大的潜力。
农业高质量发展,要实现品质高、产业效益高、农业生产效率高、经营者素质高、国际竞争力高的目标,智慧农业将会发挥非常关键的支撑作用。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农业的进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加快。
如果把人力、畜力作为主要生产手段的传统农业,称为农业1.0,那么,在经历了机械化的农业2.0时代,杂交育种、化肥农药提升生产力的3.0时代,今天,农业已经进入了4.0时代。
农业4.0时代的特征,主要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应用为特征。
近年来,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迅速。2016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布局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工作,国家及有关部委发布了大量规划,全力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各地也在全面推进中央部署的落实。
当前,我国农业数字经济产业规模约6000亿,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26万亿,智慧农业将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智慧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也在快速发展。当前,智慧农业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包括农业信息感知与获取、精准作业、智能控制、信息等。同时,企业也做了大量实践,并且有了众多的应用模式,如养猪、养鸡、种菜等,尤其在全产业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03立足国情多方面保障科技发展与运用
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农业不同,智慧农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农业、环境、工程多方面的共同协作。
我们和美国、日本、韩国等国情不同,发展我们自己的智慧农业,必须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我国未来智慧农业的发展首先要建立好数字技术落地的数字生态,重点是政策环境,如加快数据方面的法规出台和实施,形成不同领域的相关政策,为建立数字要素市场提供政策、提供法律、提供智慧的保障。同时,还要完善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政策体制机制。
第二是提升社会对智慧农业的科学认知。智慧农业实际上是以数据作为关键的生产要素驱动因子,来驱动实现自动化运转和智能化运行。因此,没有数据驱动的物联网,就是一个工具,没有数据驱动的机械也仅仅是机械换人,谈不上智慧农业。
第三方面,需要下大力气打破数据壁垒,当前,各部门、各领域都有自己的数据,但数据壁垒依然存在,将数据进行有效地汇集整合,才能够在生产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要进一步强化农业农村数据资源建设。
智慧农业是一系列农业核心技术的综合运用,加快技术综合集成,是未来第四个关键任务。一方面要补齐现在智慧农业核心技术应用的短板,比如说传感器、模型、算法的问题等;另一方面要推动智慧农业技术从散装到整装再到集成。
智慧农业的发展需要与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紧密结合。未来应强化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建设,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经营主体来建设智慧农业应用的场景,提出差异化的技术解决方案。
未来,恺易物联网也将根据智慧农业实现方式的多样性,探索更多适用于家庭农场、小农户的智慧农业实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