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时省肥省水,水肥一体化技术你了解多少?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14日

水肥一体化技术,狭义来讲,就是通过灌溉系统施肥,作物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通常与灌溉同时进行的施肥,是将肥料溶液注入灌溉输水管道而实现的。溶有肥料的灌溉水,通过灌水器(喷头、微喷头和滴头等),将肥液喷洒到作物上或滴入根区。广义讲,就是把肥料溶解后施用,包含淋施、浇施、喷施、管道施用等。 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根据不同作物的需肥特点、土壤环境和养分含量状况、作物不同生长时期的需水、需肥规律情况进行不同生育期的需求设计,把水分、养分定时定量的按比例直接提供给作物。

水肥一体化技术借助外部压力系统将肥料按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种类的需肥规律及特点进行配兑,由可控管道系统传送到营养液池内进行相融,再通过管道或滴头形成滴灌,均匀、定时、定量的浸润农作物根系的发育生长区域,使主要根系土壤始终保持疏松和适宜的含水量。

水肥一体化的基础理论是什么?

作物吸收营养可以用两张“嘴巴”来完成,一是根系,二是叶片。根是“大嘴巴”,叶片是“小嘴巴”。大量的营养元素是通过根系吸收的。叶面喷肥只能起到补充作用。施到土壤中的肥料怎样才能被送到作物的“嘴巴”里呢?那就是肥料必须溶解后才能被送到作物的“嘴巴”里,不溶解的肥料作物是“吃不到”的,等于白施。也就是说,根是作物的“嘴”,水是肥料的“腿”,如果没有“腿”,肥料是不会“走入”作物的嘴巴里的。

我们施到土壤中的肥料怎样才能被植物有效吸收?通常有两个过程。一个叫扩散过程。肥料溶解后进入土壤溶液,靠近根表的养分被吸收,浓度降低,远离根表的土壤溶液浓度相对较高,结果产生扩散,养分向低浓度的根表移动,最后被吸收。另一个过程叫质流。土壤中养分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而随土壤溶液流向根部到达根际最终被植物吸收的过程。因此,肥料一定要溶解才能真正意义上被植物吸收。在实践中就要求灌溉和施肥同时进行(或叫水肥一体化管理),才能大幅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

常用的水肥一体化措施有哪些?

水肥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就是把肥料先溶解。然后通过多种方式施用。如叶面喷施、挑担淋施和浇施、拖管淋施、喷灌施用、微喷灌施用(南方最普及水带喷施)、滴灌施用、树干注射施用等。其中滴灌施用由于延长了施肥时间,效果最好,最节省肥料。

水肥一体化有什么好处?

一、水肥均衡

传统的浇水和追肥方式,作物饿几天再撑几天,不能均匀地“吃喝”。而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可以根据作物需水需肥规律随时供给,保证作物“吃得舒服,喝得痛快”!

二、省工省时

传统的沟灌、施肥费工费时,非常麻烦。而使用滴灌,只需打开阀门,合上电闸,几乎不用工。

三、节水省肥

滴灌水肥一体化,直接把作物所需要的肥料随水均匀的输送到植株的根部,作物“细酌慢饮”,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可减少50%的肥料用量,水量也只有沟灌的30%-40%。

四、减轻病害

大棚内作物很多病害是土传病害,随流水传播。如辣椒疫病、番茄枯萎病等,采用滴灌可以直接有效的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滴灌能降低棚内的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五、控温调湿

冬季使用滴灌能控制浇水量,降低湿度,提高地温。传统沟灌会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作物根系处于缺氧状态,造成沤根现象,而使用滴灌则避免了因浇水过大而引起的作物沤根、黄叶等问题。

六、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滴灌的工程投资(包括管路、施肥池、动力设备等)约为1000元/亩,可以使用5年左右,每年节省的肥料和农药至少为700元,增产幅度可达30%以上。

上一篇 智慧农业技术在无公害苹果种植生产中的应用与效益分析

下一篇 【植物工厂】农业新质生产力:智慧植物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