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科技迈入世界第一方阵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05日

在不久前举行的春大豆新品种专场拍卖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8个大豆新品种经营权以3000万元转让给竞拍企业,科技成果实现“点豆成金”。日前,中国农科院国家南繁研究院“作物表型组学研究”“野生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等7个创新团队正式入驻三亚,展开科研育种工作。

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占95%,粮食单产提高对总产增加的贡献率超过66%,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业科技已成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强劲引擎。10年间,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已从世界第二方阵迈入第一方阵,处于发展中国家领先地位。

科技引领农业迈向设施高效,让“菜篮子”生产打破了季节和地理限制。近年来,我国农业设施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加快发展,高光效低能耗LED植物工厂在北京、广东、山东等地推开;立体高效密闭式畜禽养殖环境控制技术进展加快;集装箱生态养鱼、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等绿色模式逐步优化。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设施农业第一大国,设施农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例达44%,保障了周年供应。

随着农机农艺和信息技术融合,智能农业装备加速应用,自动驾驶、农业机器人和无人农场异军突起。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王甲云介绍,目前,我国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水稻、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北斗卫星导航自动驾驶播种每千米垂直误差小于3厘米,无人机植保提升作业效率超过60倍。在智能农机、无人机植保服务、农业物联网和农业大数据等领域,我国占全球产值比重超过30%。

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业科研院校、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目前,全国共有农技推广机构5万家,约50万人,65%左右有大专以上学历,75%以上有专业技术职称。各地积极探索完善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机制,支持农技人员进入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引导扶持多元主体开展个性化、精准化服务。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认为,要持续激发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活力。以问题为导向,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农业科技服务主体以及农业科技应用主体一体推进的协同创新体制。以市场有效需求为导向,引导农业科技创新,打通田间地头到实验室的逆向创新链条,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等形式,推动农业科技成果与农业产业需求有效对接。

上一篇 【政策解读】国家促进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抱团发展

下一篇 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加速数字农业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