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年09月01日
【国务院大督查在行动 农田机电井成“摆设” 官员回答遭“打脸”】这篇新闻大家是否注意到了,国家大力支持智慧农业的建设,肯定是希望带给农民方便,现在变成摆设,令人闹心、痛心。
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掉地上摔八瓣。新兴的智慧农业依托新型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升级,既能提供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劳动轻度,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农业标准化、精细化和集约化水平。
从当前看,智慧农业是解决“三农”现实问题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提升和农村改革工作的深化,各种风险和结构性矛盾也在积累聚集。比如,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农业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农产品供需结构性、时空性矛盾加大;农产品生产成本高、投入大,农业效益低而不稳。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可实现农业生产的精确管控,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从未来看,智慧农业是解决今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短缺,一些省份农业从业者平均年龄接近60岁,继续沿用传统生产方式,“谁来种地”的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解决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农业生产效率低、农民收入较少的问题,需要用好信息技术这个新手段。通过机器自主操作、系统智能决策,把累人的农活交给机器干,把操心的事情交给系统完成,实现农产品产量更高、成本更低、质量更好。
智慧农业本身就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相互融合的技术,不能单纯地就技术谈技术,而忽视掉农业生产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小编认为,在智慧农业推广应用过程中,应该顺应农民呼声,贴合生产实际,将良种、良法、良机、良技等密切结合,形成适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的智慧农业方案。只有这样,智慧农业才能落地开花,而不是简单地在田地里安装了几台智能化设备,打造华而不实的“盆景”。智慧农业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打好基础、抓住关键、突破难点,形成中国特色智慧农业发展道路。